用数据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数据服务需求统计表

2024-07-19
新闻来源: 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
查看次数:1646

各会员单位:

2024年1月1日,国务院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决策部署,规范和加强数据资产管理,更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现商会针对数据资产治理要求,向会员企业征集治理需求,开展相应活动。

请扫描二维码填写


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

2024年7月19日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互联网为载体和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发展动力所形成的数字经济,成为了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且凭借其高速的发展态势和辐射规模之大,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较深的影响。

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数字市场,数据资源领先全球,数字产业创新活跃,数字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自“口罩时代”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纷纷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抢抓发展新机遇的重要路径。

据统计,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1.5%,同比增长4.68万亿元,已超第二产业国民经济占比,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相继出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字经济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2、数字产业化得到高度重视

数字产业化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要增强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前瞻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

3、“数实融合”是大势所趋

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部分,实现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传统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影响

1、数字化水平成为衡量“专精特新”企业的基础指标

2022年10月,工信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测试指标(2022)年版》,从数字化基础、经营、管理、成效四个维度综合评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并将评测指标作为“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之一。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未来对“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中的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只会越来越细化、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尽早的完成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才能持续符合“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不被政策淘汰。

2、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政策红利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以北京市为例,政府从政策层面给予不同方式、不同力度的多样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尽早实现数字产业化或产业数字化,包括但不限于:

●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资产化、城市智能化及数字安全保障等方向,对高精尖产业优秀企业给予资金支持、资金奖补、奖励政策等。

●对于符合“数智转型”要求的“专精特新”企业,采取资金补贴、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数字化赋能相关试点项目、在中小企业示范平台认定中给予加分等;

●鼓励企业通过数据训练基地、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平台或其他权威网站等渠道向社会首次开放数据资源,并根据数据规模、数据质量、更新频率和应用效果,对企业予以奖励;

●支持数字人新技术新产品小批量验证,对满足新基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条件的项目给予资金补贴;

3、“数据安全事故”是“专精特新”企业不可踩的红线

在追求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对数据的安全保护是首要前提。

《北京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中规定,“数据安全事故”作为重大安全事故之一,是“专精特新”企业绝对不能发生的,否则将影响申报或取消“专精特新”资质,而企业缺乏数据合规意识、未积极采取数据合规措施,是触发“数据安全事故”的诱因。

数据价值化:为民营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如前所述,数字经济的核心是以数据为生产要素,围绕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统筹推进。如何挖掘数据价值并将数据价值释放也即数据价值化,是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

1、数智化:降本增效

数据要素概念的内核是提高生产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地处理和解析,用“数智化”决策达到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的目的。 

案例:浙商银行专门针对个体工商户等小微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开发的线上化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其运用金融科技整合大数据信息,和传统的信贷相似,运用大数据对个人信用进行授信房贷,该产品具有“纯信用、申贷快、智能批、循环用、方便提”的特点。

2、资产化:

●数据资产入表

2023年8月1日财政部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规范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解决了实务中对数据资源能否作为会计上的资产确认、作为哪类资产“入表”的疑虑,明确了计量基础,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操作空间。据公开披露的信息,自2024年1月1日《暂行规定》施行以来,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数十例利用数据资产助力企业融资的案例。

●数据知识产权质押

案例:2023年8月,浙江温州市康尔微晶器皿有限公司通过质押“黑色无砷LAS微晶玻璃可见光和近红外透过率数据”获得中国银行龙港市支行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授信1亿元,创下全国数据知识产权单笔质押融资金额最高记录。

●数据资产抵押

案例:深圳微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凭借在深圳数据交易所上架的数据交易标的,通过了光大银行深圳分行授信审批,成功获得全国首笔无质押数据资产增信贷款额度1000万元。

●数据资产作价入股

案例:2023年3月22日,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颁发出经合规审查通过后的全市首张数据资产登记证书,迈出了将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的第一步。

8月28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青岛华通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相关数据产品出具了评估报告,对数据资产价值进行了估值,为数据资产作价入股设立合资公司提供了入股凭证。

●数据资产证券化

案例1:2023年7月5日,杭州高新金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一期杭州高新区(滨江)数据知识产权定向资产支持票据ABN 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功簿记,发行金额1.02亿元,票面利率2.80%,发行期限358天。

这是全国首单包含数据知识产权的证券化产品,同时也是浙江省自贸区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案例2:助力完成临沂市首单数据资源入表

2024年2月28日,临沂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临沂铁投城市服务有限公司将“临沂市高铁北站停车场数据资源集”,列入无形资产—数据资源科目,计入企业总资产,成为临沂市首个实现企业数据资源入表的实践案例。

此次入表的“临沂市高铁北站停车场数据资源集”,商业价值极大。可用于分析车主的停车行为,制定优惠政策方便车主过夜停车,优化停车场分配及管理,为站区交通规划和周边道路拥堵治理提供依据,同时供保险公司用于保险核保定价、站区商业选址评估分析等。

●案例3:助力地方国企成功完成青岛首例数据资产入表项目

2024年1月1日,青岛华通集团数据资产入表项目成功完成。该项目数据资源为由公共数据融合社会数据治理形成的数据资源——企业信息核验数据集,经过梳理数据、项目立项、是数据治理、项目验收、合规审查、资产登记、价值评价、财务入账后,列入无形资产-数据资源科目,计入企业总资产,成为青岛市首个实现企业数据资源入表的实践案例。

●案例4:助力天津市首单数据资产入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新模式”的重要部署,依照2023年8月财政部制定印发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2023〕11号,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天津市河北区与评估机构、会计机构等专业机构,共同组建数据资产入表工作组,以区供热公司为试点,积极推进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入表工作,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优化国有资产负债率,增厚企业利润,最终顺利获得《数据资产登记证书》,成为天津市首个具备数据资产入表条件的国有企业。

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简介



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是在北京市工商联的领导下,致力于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商会始终坚守为专精特新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初心,积极发挥资源整合、人脉汇聚、痛点解决的独特优势,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覆盖其成长全过程、全产业链的细致服务。

目前,商会已汇聚了超过300家会员单位,其中包括20余家上市公司和50余家国家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高端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多个前沿和关键领域,共同构成了商会坚实的行业基础和丰富的企业生态。

我们诚挚地欢迎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加入商会,共同分享商会资源,交流合作经验,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联系人:贾永馨  18612163931